Shopping Cart

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。

Header Background

AI助攻!高齡健康新契機:預防失能,邁向健康不長照

台灣正邁入高齡化社會,65 歲以上老人失智症盛行率達 7.93%,確診人數超過 32 萬人,失智症、巴金森病、肌少症、憂鬱症等疾病成為高齡族群健康的重大威脅。然而,近年來 AI 技術的發展為高齡健康產業帶來了新的商機,透過 AI 輔助診斷,可有效降低高齡者走向失能臥床的風險,成為「健康不長照」的重要關鍵。

長庚醫院 利用 AI 分析磁共振影像,可提高早期診斷失智症準確率,並預測病情發展。長庚醫院神經影像診療科主任吳逸民表示:「長庚研發團隊廣泛應用擴散磁共振成像,用於評估神經退化疾病的大腦異常,有助於鑑別診斷及預後。」

慈濟醫院 利用 AI 偵測肌少症,透過姿勢變換,提供早期老化和肌少症風險的初步量化評估。台中慈濟醫院復健醫學部主任蔡森蔚說:「身體肌肉質量與纖維數量會隨著年齡增長日漸減少,高齡者缺乏運動會加速肌肉退化而不自覺,常出現烏龜頸、駝背、骨盆前傾等狀態。」

台北榮總 利用「間歇性叢集型陣發刺激 (iTBS)」治療高齡憂鬱症,可大幅改善腦部活性,降低自殺風險和過度用藥。台北榮總精神醫學部主治醫師李正達分享:「研究團隊發現『間歇性叢集型陣發刺激 (iTBS)』對高齡憂鬱效果顯著,可大幅改善腦部活性,另可降低自殺風險和過度用藥的情形。」

除了醫療院所外,生策會 也積極推動高齡健康產業的發展。生策會執行長錢宗良表示:「高齡健康產業博覽會」從預防的角度出發,匯集了多家指標醫療院所,展示如何運用最先進的 AI 技術、影像診斷和大數據分析,早期發現並治療高齡者的潛在疾病,降低走向失能臥床的風險。」

AI 技術的應用,不僅可以提高高齡疾病的診斷準確率,更可以預測疾病發展,及早採取預防措施,降低失能風險。相信隨著 AI 技術的發展,將會為高齡健康產業帶來更多創新,為高齡族群創造更健康、更美好的生活。

預約畫面
會員卡 1206 X 678 像素 1